圣人云:“道不同,不相谋。”此乃千古真理,不可轻慢。然而,读罢梁工教授的新作《凤凰的再生——希腊化时期的犹太文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笔者却有心将圣人之言略加曲解而反用之,缩为“道异谋同”四字,以此概括近二十年来我国大陆学者沿着文学史和哲学史两条途径,对西方文化发生“型变”的重要时期——希腊化时期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态势。
西方文化的源头在“两希”,即古希腊和古希伯来。古希腊文化以其哲学为主要精神代表,古希伯来文化则以犹太教为主要精神代表。两种古代文化各自经过曲折变化的历程,在古罗马帝国相遇、碰撞、融合。其结果,新的精神代表基督教切入了这一历史场景,西方文化发展的下一阶段被定向在基督教文化之下。在现代学术研究精神的指引下,圆满地解释和评价这一复杂的历史、文化融合过程,不仅是文学、史学、哲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而且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朋建设具有重要启迪作用。
梁工教授的新作从文学史的角度为读者描述了一幅两希文化融合的全景,清楚地叙述了犹太文学在希腊化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对该时期犹太文学代表作的基本面貌、特征、主题思想和美学风格作了具体的介绍与分析。更为可贵的是,这部新作超越了文学断代史的学科局限,涉略并研究了有关希腊化时期的历史、哲学、宗教、神学等方面的问题,汲取了不同学科研究已有成果中的合理因素,进而能够在两希文化何以融合这个理论性极强的问题上提出自己的主见。
对希腊化时期的各种文化现象作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不仅符合当今人文科学发展的趋势,而且也是研究对象本身的需要。希腊化时期犹太民族的文字作品与该时期其他民族(希腊人、罗马人)的作品在外观和内容上有一些系列重要区别:前者很难按当今学科分类的标准划为某类著作,而后者则大体可分;前者大部分是宗教性极强的释经文字,而后者大部分是人的自由理性的产物;前者由于颂扬神性的精神化趋势而维系着犹太民族的精神命脉,而后者由于颂扬人性的世俗化趋势走向极端而无法自我更新。要想理清希伯来文化各自的精神要素已经是极为艰苦的工作,而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说明两种文化的融合与整个西方文化的变型更是难上加难。
据我所知,在中国学术界,近年来出版的以希腊化时期(按梁工教授理解,含罗马帝国时期)为研究对象,力图说明两希文化融合的学术著作已有若干,但以该时期犹太文学作品为重点,具体揭示两希文化基本精神如何融为一体的学术著作仅此一部。不同学科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交叉研究已是现代学术发展的基本趋势,文、史、哲的会通互补更是中国学术研究应当发扬的一个优良传统。在此意义上,梁工教授的这本新作不仅值得研究西方文学史的学者和学生一读,乃至作为基本教材,而且值得研究西方哲学史的学者和学生一读。研究西方古典哲学,亦即古希腊罗马哲学和早期基督教教父哲学的研究生,完全可以拿它作为重要参考书,藉此了解希腊化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由犹太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犹太民族精神。书中提出的一系列初步的,然而又是重要的结论,实际上都可以用作我们设计该领域新的研究课题的起点。
西方古典文学和西方古典哲学在中国是“小学”,在西方也不是“显学”。笔看在英美等国学习期间,与彼国文化人相遇,听说我等中国人也要研究西方老祖宗的学问,瞠目结舌、视我等为不食人间烟火者居多。客观地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希腊化时期的研究主要是由为数不多的几名外国文学史和外国哲学史工作者在推进着。梁工教授师承我国犹太文学与基督教文学研究的开创者朱维之先生,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力作不断问世。而笔者碰巧也以研究古希腊罗马哲学和教父哲学为主业,与梁工教授有一些跨学科的交流。不同的学科背景、共同的研究对象,使我们都在关心着对方的研究进展。这不仅是学者个人之间的友谊,而且是我们对其他学科发展的关注和与之结盟的期盼。道异谋同。我相信,有文学史和哲学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学术界对希腊化时期诸种文化现象的研究会这一步深入下去。
(《凤凰的再生》,商务印书馆出版)